美丽的坚持——身边人说身边事之“宝主任”

2017-06-13 15:12来源:未知作者:jgjt

清晨,穿过雨中的街道,淅淅沥沥的雨滴纷纷落下,在路面的积水处泛起朵朵涟漪。一圈又一圈的圆形波纹你追我赶地层层舒展开来,互相堆叠之后又自顾扩散开去,既规则又凌乱,伴着晨曦浓重的天色,宛如一幅清新的水墨画,浑然天成,给整个城市平添了一份不一样的柔美风景。

一辆自行车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驶过,宽大的雨衣把骑车人的上半身遮挡得严严实实,毫无遮挡的面部沾满了雨滴。他奋力蹬着脚踏,裹罩在雨衣下的身姿虽显狼狈,但表情却轻松且淡定,似乎透露着对某些未知的期待与渴望。就这样自行车缓缓地拐进了桥梁厂宿舍大院。

他今天有个风雨无阻的任务,要采访一位工作中的前辈,为完成一篇人物稿做准备。作为庆祝公司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的重头戏,编印《开路人的足迹》一书时间紧、任务重。年轻的“宝主任”就是这项工作的主要承办者,在那段时间里他一直为采访、写作乃至统稿不停地忙碌着,直至全书定稿成册。

时至今日,回忆起当年往事,他仍然满怀激情。他说,那段采访经历谈不上轻松,老同志讲起来头绪些许有些散乱,但也没有出现自己担忧的情景,相反大部分时间只需要细心倾听,认真听故事,做个被动的接受者和记录员就够了。一个个采访,一篇篇文稿,每次重温汇编成书的各个人物事迹,他自己也还总是免不了被感动、被鼓舞、被激励!

很多人都喜欢听故事,我也一样,尤其是真实的人生经历更是我所喜好的。一段段夹杂着历史和人生感悟的朴实话语,蕴藏着老一辈工作者们的坚持、喜悦乃至惆怅。历史课本往往是面上的概括,而个人口述经历,有时虽然平淡无奇,但却更生动,更真实,更贴近生活,更有吸引力,也更让人着迷。

今天“宝主任”成为了我的采访对象,他的身份也从曾经听故事的人转换成如今讲故事的人。

“宝主任”全名叫陈宝芳,是集团公司文字和宣传工作战线上一位受人敬仰的前辈。能成功走上文字工作之路,源于他从小的热爱与坚持。

说起“宝主任”这个称呼,在整个公司的知名度估计不亚于“周杰伦”。哪怕是新近入职的员工,即使没见过“宝主任”的尊荣,大多也都听过这个称呼。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刚进公司时就职于分公司综合管理部,自那时起“宝主任”这个称呼就经常在耳边反复,“这个稿子是宝主任主笔吧!”“宝主任要代表组织来找某某某谈话了。”“这次活动中宝主任要出新字谜了吧!”等等。

而第一次与“宝主任”真正谋面是在集团公司对分公司年终检查的例会上,我负责会议记录和服务。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瘦,但并不是干瘦,而是文人墨客特有的那种道风仙骨似的瘦。中性肤色,头发花白但仍以黑为主且有点自然卷。鼻梁上架着一副度数颇深的金属边框眼睛,一身深色着装,走路时些许有些驼背。他是浙江宁波人,讲话时宁波乡音情不自禁的流露出来,虽混杂着普通话和镇江话的综合音调,但依然能够听懂,并不妨碍意思表达。会上,他一字一句不急不缓的将检查内容和总体结果娓娓道来,内容详尽,语言干练。这就是第一次与“宝主任”的见面。

与“宝主任”真正接触是在2011年以后,当时我由分公司调至集团公司工作,“宝主任”成了我的部门领导,也是最直接的顶头上司,与他的实际交往才逐渐开始多了起来。他为人低调、随和且谦逊,不张扬更谈不上跋扈,是个很容易沟通、亲近的人。每每有事请教,他都会不厌其烦的耐心解答。

但之前的交流也仅限于平时工作上的汇报、请示与沟通,工作以外的内容依然不多,也可以说几乎没有。直至这次采访才算是实际意义上加深了对“宝主任”的了解。特别是他说话的语调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正常交谈,亦或是主张意见,他的言语表达始终保持着一贯的固有风格。音调不高也不低,恰恰能让你在不需要竖着耳朵的状态下又能听清所说的内容。语速平缓,不松不驰,慢条斯理又清晰的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有序。在这样的放松状态下,他的话语如同“梵音”一般拥有净化凡尘的魔力,与他谈话特别是听他回忆当年,你会不自觉的放空心境,放平心态,让人心情倍感舒畅。

“宝主任”是个执着、有恒心却又淡泊名利的人。

他的执着和恒心尤其表现在对“文字”的痴迷上,着实让人钦佩不已。“生活不仅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再贴切不过。他与“文字”结缘与他从小对“文字”的喜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在采访中,“宝主任”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从小就喜欢文字,喜欢文艺,喜欢写。”但在他的学习经历中,成绩最为突出的却不是与文字关系最紧密的语文,相反理科类的数学、物理学科成绩却是他最为拔尖的。高中毕业后他甚至在家乡的中学担任过数学和物理学科的授课老师。

尽管学生时期的语文成绩并不突出,但对“文字和文字工作”的热爱却丝毫没有改变。高中毕业之后的那段工作时间里,除工作以外,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专注的“文字”事业,不仅主动承担起了生产大队的宣传报道任务,成为了当地媒体的基层通讯员,还以丰富多彩的农村生产、生活状态为蓝本,自己动手编写了多部反映农村生活样貌的文艺作品。80年代初,他独立创作的方言快板《怪客》还获得了宁波地区二等奖,并拿到了上百元的奖金。在当时普通工人基本月工资只有30元左右的社会背景下,这笔奖金可谓是一笔巨额奖励了。

然而,对待眼前既得的名与利,他本人却表现出了常人少有的淡泊之心。就连当时地区举办的颁奖大会他都未曾参加,获奖证书包括那笔数额颇丰的奖金都是由他哥哥代领回来的。而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的是,只要有文学、文艺创作类型的集体活动,无论规模大小,无论路途远近,他都会挤出时间亲临现场,一方面聆听上级最新指示,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机会与其他文学爱好者进行交流学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促进提升。

“宝主任”是个既感叹命运的无奈,又庆幸世事无常的人。

自记事起,他就对文字作品兴趣浓厚,苦于时代和农村实际条件所限,在儿时的记忆里,平时很难有机会欣赏到丰富、优秀的文学、文艺类作品,而接触最多的就是“样板戏”和地方上的快板、说唱类文艺节目,且语言形式大都是以方言为主。也许正是机会不多的原因,只要有机会,无论是听现场还是看文本,他每次都孜孜不倦,甚至废寝忘食。这也为他今后创作此类文艺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命运往往都是扮演捉弄人的角色。尽管他兴趣在此,而且在创作方面也颇有天赋和心得,但语文成绩却一直不尽如人意。试想一下,在一个完全以方言教学为主的教育体系下,要学好语文基础课程及汉语拼音,由此提高语文成绩,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到了高中阶段,恰逢全国性的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形势,他的整个高中大多是在“放养”的状态下度过的。学习好不如家庭成分好也许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这也恰恰是当时大部分学生的无奈吧。

高中毕业以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恰逢当地中学需要数学和物理教师,由于自己本身这方面的成绩也很优秀,在校方的邀请下,他最终走进了学校,成为了一名“教书匠”。尽管教书育人并不是自己最终的理想,但时至如此,自己也只能选择顺从。

幸运的是,时间很快来到了1977年,这一年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发生了一次具有时代意义的历史变革,对整个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国家恢复高考了,这无疑为众多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再次选择命运的机会。尽管彼时的“宝主任”已是当地学校的代课教师,同时还身兼基层通讯员的角色,但他内心深处仍然对专职文字工作充满渴望。他义无反顾的再次拿起书本,走上了复习赶考之路。理想中,他最心仪的专业是新闻学,他也希望自己日后能成为一名专职记者。在填报志愿时,重点选择的也是浙江省广播电视学校以及同类院校,只是在选择外省学校时,象征性的填报了一所临近省份的工科院校——南京航务工程专科学校。

真可谓无心插柳,填报志愿时的无意选择,却成为了自己最终的归宿。成绩公布后,他顺利的被南京航务工程专科学校录取了,所学专业是航道工程,这也许又是命运跟他开的一个小玩笑吧。虽然不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好歹也算通过高考使自己获得了脱离农村,走进城市的机会。1978年,通过高考实现“农转非”已是令众人羡慕的喜事了。就这样,他背上了行囊,离开了故乡浙江,来到了江苏南京,开始了求学之路。

一个热爱文学的文艺青年,最终在命运的安排下,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工科男,但他对自己的规划依然没有改变。在校园生活中,他充分发挥自己文笔特长,积极向校讯编辑部、学校广播站投稿,不仅如此他还主动承担起了学校黑板报这一宣传“阵地”的编排和撰写责任。舞文弄墨的爱好在工科学校却成为了他自己独到的优势。陈宝芳的名字从此在校园里广泛流传开来,很多学生开始知道,原来自己身边这个叫陈宝芳的同学真的很能写,由此他在校园里的知名度也空前提高了。多年后,有着同样求学经历最终成为一个单位同事的老同学们,在提起这段佳话时,当年的那份羡慕之情依旧无法掩饰。

临近毕业,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学校改变了按学生籍贯进行工作分配的传统,一起求学的10名浙江籍学生,有3人要留在江苏工作,而他成了3位无法返乡的“幸运儿”之一,最终进入了航道工程处(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成为了一名水上施工的技术员。这个工种和他固有的理想相去甚远,但在工作中他依旧保持着一颗强烈的文艺心。

机会往往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工作2年之后,命运的转机终于来了。公司内部举办了一场诗歌比赛,所有员工都可以参加,且不限篇数,他当然是踊跃报名的员工之一。未料想,他提交的稿件连中三元,分获比赛一、二、三等奖。他凭借出色的文字功底,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他优异的表现,同样被公司领导净收眼底。不久就被借调至公司机关,从事一些文字工作,后又正式调入政工科(后改为组织科)担任党委秘书。自此,“宝主任”终于如愿以偿,实现了专职从事文字工作的理想,并最终成为了公司内部名副其实的“笔杆子”。

“宝主任”也是个乐于助人,专注奉献的人。

采访中,他说过这样一段话:“无论在任何岗位,都要多做好事,尽量为企业,为职工多争取利益。”在组织科工作期间,他具体负责专业人员的职称评定。每每在职称评定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忙,尽己所能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

80年代中期,试验室的一位副主任申报工程师职称,而其本人却不具备评定标准中规定的学历要求。而现实工作中,他的工作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业绩也很突出,但苦于没有学历文凭,被阻拦在了职称评定的大门之外,自己也只能哀叹制度的失衡。“宝主任”获知情况后,专门花时间研究了他的职称申请材料。通过仔细分析发现,这位副主任虽然没有学历文凭,但却在同济大学进修过一段时间,也算接受过高等院校的专业培训。他敏锐的发现其中有文章可作。他带着申报材料,专程前往省交通厅主管部门,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他不懈的努力下,省厅的相关负责人终于松口同意申报,但前提是必须取得同济大学出具的进修证明。带着这个喜讯“宝主任”匆匆赶回了公司,找到了这位副主任,并主动帮助他与同济大学取得了联系,最终顺利拿到了学校出具的进修证明。本来已不抱希望的主任,最后也顺利获得了工程师职称。在“宝主任”负责职称评定的那段时间里,像这样乐于助人的事情比比皆是,举不胜举,在其它方面他依然保持着这种豁达的精神。

2001年总公司面临改制,“宝主任”被安排到了人力资源部担任部长职务,如何妥善地处理好劳动关系的转换,稳定好改制期间职工思想情绪,让广大职工能理解改制、支持改制并获得员企共赢,是他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这也是他工作以来少有的与文字工作相脱离的一段工作经历。当时,上级主管单位以及政府部门都没有明确的改制政策。可供企业执行的,只有少数指导性文件,根本不具有实际执行层面的指导意义。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广大职工的理解,他一方面积极深入基层,向职工做好解释工作;另一方面又积极与外省有改制经验的单位取得联系,学习好的做法。通过了解基层职工需求,结合其它单位的成果,又编制了既符合公司实际又迎合职工利益的相关文件及劳动关系转换的文本,包括与总公司解除劳动关系、过渡时期合同、新公司劳动合同等三个版本,动员职工签订,最大限度获取了职工的支持。用他自己的话说,改制期间与职工签订的协议铺满了整个办公室。

明年,“宝主任”就年满60周岁了,这意味着他即将迎来工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时刻——退休。时光荏苒,让人不禁想起朱自清先生在其散文作品《匆匆》里描写的那样“日子像指尖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宝主任”在追寻文学脚步的日子里,用自己的坚毅和恒心,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寻常的、美丽的坚持,这也许就是他留在过往日子里的影子吧!他的工作经历虽谈不上惊天动地,但恰恰是这些最为普通的过往,才是最值得我们珍惜与怀念的。如同雨滴落下的涟漪,平淡又稍瞬即逝,而留给观赏者的却是无尽遐想。工作时间受国家法律规定的约束,而文学爱好与创作却是没有止境的,相信“宝主任”依然会遵循自己的喜好,向着远方,继续热爱并一路坚持下去。

 

作者简介:

何晓璇,男, 1981年出生,中共预备党员。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从事过新闻记者、办公室文员等工作。2010年年初,通过社会公开招聘,进入镇江分公司综合管理部,任部门主管。2012年经过集团公司内部公开竞聘,由镇江分公司综合管理部调至集团公司综合管理部,任办事员。2005年通过国家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2013年通过考试获得中级经济师职称,2014年通过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并获得执业资格。本人性格开朗,待人真诚,有团队精神,对工作有热情。

  • 公司名称: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公司地址:江苏省镇江市谷阳东大道398号

  • 邮政编码:212100

  • 公司电话:0511-88823167

  • 公司传真:0511-88822995